“谁家灶筒先冒烟,谁家高粱先红尖。”一到腊八,村里的妇女都比赛似的起早熬腊八粥。这样做无非就是为了图一个好兆头,希望来年五谷丰登。
我勤劳的母亲更是早早起来了,五六点钟天还很黑,拉着电灯,刷净大铁锅,淘好了高粱米,放上几斤大枣,(米是自家地里种的,枣是自家树结的)再放上点玉米粒,加上合适的水,点火,熬起粥来。
红红的灶火,昏黄的灯光,窗帘上映出母亲挥舞锅铲的身影。浓浓的米香,惹得我和弟弟也早早起来了,看母亲熬粥。
粥终于熟了。红色的粘稠的粥里是颗颗诱人的大枣,衬着金黄的玉米粒,煞是好看。我和弟弟迫不及待的端起粥碗……
“妈,这粥不甜……”
“没事,咱放点糖!”于是粥的颜色加深了,甜蜜也就来了,我们开心的笑了。
一边吃着粥,一边听父亲讲故事:
从前有一个富裕人家的孩子,从小娇生惯养,只知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宠爱到了极点,以至于都没教会他怎样过日子。后来,父母死了,他更加变本加厉,整天聚友大吃大喝,很快败光了家产,好不容易挨到腊八这天。粮囤都空了,可肚子饿,怎么办呢?
他只好挨个打扫囤底,好不容易凑了一把米,数了数,正好八样,煮了一碗粥喝。
为了吸取他的教训,人们每年腊八这天都要煮粥,为的是警醒自己过日子要节俭,要懂得细水长流。这就是腊八节的来历。
父亲一脸的郑重,他轻声细语地讲着,眼睛里写满了慈爱……
如今的腊八粥再也不是我们小时候的味道了,它食材丰富,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任意搭配,轻而易举的就能凑齐八样食材,煮成粥,甜甜的,糯糯的,但却似乎少了点什么。
日子好过了,人们都进了工厂,土地都承包出去了,再也不需要为“谁家灶筒先冒烟,谁家高粱先红尖”而早早起床熬粥了。
可是腊八这天,母亲依然喜欢早早起来 ,洗净电饭锅,放进淘好的米,放进栗子、大枣等等多种食材,一心一意的熬起粥来。
浓浓的米香唤醒了孩子们,于是一家人早早的围坐等待品尝着节日芬芳。
粥熟了。它在灯下溢着光,散着香, 吃一口在嘴里,却香到心里,暖到心里。
于是,母亲又娓娓的讲起了那个腊八的故事……
父亲已经去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氤氲中,眼前又浮现出父亲讲故事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