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成) 近日,在我市东杨庄乡“水韵粮仓”农业项目种值基地,绿油油的麦苗铺满了农田。农场工人正在操作现代化设备对麦田进行喷灌作业。从大水漫灌到节水喷灌,既节约水资源,又省时省力。
东杨庄乡副乡长杜鹏介绍说:“去年我们与河北省供销社合作,共流转全乡11个村街的 12000多亩耕地,由省供销社统一规划,帮我们协调粮种采购,给予技术指导。目前,我们已完成4000亩冬小麦、2000亩豌豆种植,实现耕地规模化利用、机械化作业,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近年来,我市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创建力度,加快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形成了园区带动型、主体带动型、土地托管型、股份合作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种植,为优良品种、先进技术、新型设施和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的推广和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去年年底,我市注册的农民合作社1177家,家庭农场135家,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到42万亩次,种植品种逐步从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调整为果蔬、西瓜、红薯等经济作物。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较快发展,逐渐成为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