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让人留恋莫过于家乡的村落、老宅老屋、大街小巷、东西南北大街交错的几个老街口,它就像看一幕幕老电影深深印在脑海里,让人难以忘怀。
我的家乡是华北平原一个村落,有六百多户人家,两千多口人,村上南北两条大街,东西三条横街纵横交错。我家宅院在村东,离东老街口不足五十米。
记得小时候,老街口是村上最喧闹的地方,刚解放那几年,村里经济文化还很滞后,每天村里的老人们,夏天在树荫下拿着蒲扇、抽着旱烟,老婆们端着针线笸箩,纳鞋底、缝衣裳,嘴里不停的说着从收音机里听来的全国各地的新鲜事,村上哪家儿媳妇孝敬老人、孩子上学学习好上进心强……一早一晚老街口成了村上人们唠嗑的好地方。
最热闹的是过年过节,住在东街口的李万珍大伯好热闹,主动担当村里自发成立起来的小车会、少林会、音乐会会头,每年一进腊月,他家院子里热闹非凡,吹拉弹唱、锣鼓喧天、笑声不断,演员们一直排练到深夜。
最热闹的是村里人们过年吃完饺子,就自动聚集在几个老街口准备为乡亲们演出,演员们穿着自己做的演出服,从兜里拿出小镜子和白粉雪花膏,描眉画眼、准备完毕,锣鼓声响彻全村。转街撂场,几个老街口成了首选地,一折腾就是二、三个小时,逗的男女老少笑声不断。
到了正月十五,最引人注目的是晚上音乐会转街放灯颗。音乐师们穿上道袍,从村中央东街口开始,吹着音乐曲子边走边吹,队伍前面几位老人,手拿提前做好的小纸灯沾上蓖麻油点着,边走边隔一段放到街口的小围墙和房沿上。一时间街道两旁成了灯的世界。听老人们说:正月十五放灯颗,来祈求天上龙王业今年给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
1961年村上通上了电,县里有了电影放映队,每隔半个月到村放一次电影,在几个老街口轮流放映。村里还成立了业余评剧团,每年过年过节在老街口上搭台唱戏。那时街上安上了路灯,每晚老街口照的犹如白昼,正月演出一直持续半个月。
如今,全村各条大街都铺上了柏油大马路,街道两旁的住宅变成了居民小楼和高大宽敞的红砖红瓦房。昔日的老街口旧貌换新颜,各种超市玲琅满目,各式各样的小吃店应有尽有。每到晚上人头攒动,跳街舞的,在音响伴奏下唱流行歌曲、戏曲的热闹非凡,喧闹的老街口演绎出当代新农村当代农民幸福生活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