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教育事业是神圣的。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我,照亮别人;说教师是园丁,播种知识,守护希望;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类灵魂的塑造耗尽心血。霸州市第三中学教师赵凤引自小就为老师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所感染,中学毕业后毅然报考了师范学校。自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她常说:“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就要努力让自己的光辉照亮更多的人!”二十多年来,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初心,凭着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用激情、用深情、用真情奋斗在教育战线上,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教育事业。
赵凤引是一个爱学习的老师。“要给学生一碗水,我们要有一桶水”,其实这个理念于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都有些过时了,她深知要做好新时代的教育必须让自己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而这靠的是学习!她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和方法。她向书籍学——这些年她先后读了《魏书生教育工作漫谈》,学习了他“民主—科学”的管理思想,见识了他从德育入手,强化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理念;她读李迪的《在心灵上写诗的人》,认识到教育并非是生硬的、冰冷的、苛刻的,是可以充满诗情画意的;现在一本全球畅销书《正面管教》又成了她最好的伴侣,她逐字逐句的阅读推敲,在书本上勾勾画画,在本子上写写记记,她努力寻找着东西方教育的契合点,将一些理念与做法实施在自己的班级管理中。
她听桂贤娣老师的教育专题报道发现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干好,只要心里装着学生,教育教学的智慧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她参加了于洁老师的教育沙龙,利用网络平台向教育大家提问,不断解除自己的疑惑,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2017年的暑假,她自费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全国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满载而归。
她带的上一届毕业生,考上高中的有45人。然而那届学生的起点却很低,初一入学的第一次考试前一百名才六个人,前三百不过十四五个。她做了一系列智慧的尝试——初一利用拔河比赛失利的沮丧让孩子们意识到有一种东西已将我们的心连在了一起,那就是班级荣誉感,很快团结的班级拿下了接力跑的年级第一;班级大多数男生还玩篮球,经常无视校规在教室、楼道拍球,真是屡禁不止,她也曾焦头烂额,但她忽然想到了一个方法:在体育课上组织一场篮球比赛。孩子们的精力得到了释放,需求得到了满足,纪律意识竟空前增强了。
初二是孩子们两极分化最严重的时期,她从培养孩子情怀入手,发挥“活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五一劳动节,她带孩子们走进生态公园做公益,又把《我和我的祖国》的歌声唱进每一个人的心里;暑假里她带孩子们去南京游学,孩子们在和平雕像前庄严宣誓,在雨花台前大声背诵《少年中国说》,在南京大学感受高等学府的文化熏陶;这一年她又多次协同科任老师们组织了系列活动,让孩子们从歌曲中,从手抄报中,从演讲中明白学习的意义。
初三年级最后一个学期,突发新冠疫情,孩子们只能在家上网课,为了让学生们不懈怠,她召开网上动员班会;之后又组织了一系列活动,“三八妇女节”致敬亲爱的母亲,缓解了紧张的亲子关系;植树节发动孩子们“用心植树,用爱造林”,一份份手抄报诠释出他们对绿色——环保的呼吁;最后不忘让他们用多种形式传达出对老师们辛苦付出的感激。所有这些充满温度的教育,让他们的学业并未受到疫情的影响,反而书写了中考的传奇。
她的教育智慧更闪耀在教学方法的突破上。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她从初二年级改革作文教学方案,她刻了三个戳,每次习作将孩子们的文章分为“打印”“优秀”“合格”三档,获得“打印”字样的同学可以让父母帮助把文稿打成电子版,孩子们的写作热情空前高涨。初三毕业季,一本由同学们亲自策划、编辑的作文集——《笔尖下的回忆》诞生了,校长给孩子们还写了寄语,这将成为学生们一生最宝贵的珍藏。她在古文教学上也有大胆的尝试,她总是引发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只是在生僻处才给学生以点拨,让学生练习自己翻译,即使错了也要自圆其说,慢慢地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明显增强,她关于古文教学的论文也获得廊坊市二等奖。在她课堂的讲台上,很多时候你是看不到老师本人的,然而又有很多“年轻”的老师用他们稚气未退的声音在进行认真地讲解,台上老师讲得很投入,台下学生听得更是专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无论是教学还是教研,无论是纪律还是成绩,她在学校总是名列前茅。她深知要想在教育教学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她坚持用“勤”来鞭策自我,用“钻”来提高业务,用“心”来做教育。 (尚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