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寒冬记忆三部曲

2025年02月10日  浏览量:1

刘建祥

青年的冬天

童年的冬天

童年时没赶上厄尔尼诺,更不知道啥叫暖冬,到了三九天,收完庄稼的地里,冻的大裂缝都能伸进我的小拳头。放了学和小伙伴们背着背筐到地里拾柞头儿、搂树叶是写完作业后的必修课,不然没有柴禾做饭、烧炕就要挨饿受冻,哪像现在,再没人用柴禾烧炕取暖,地里到处扔的都是棒子桔没人要,为了杜绝秸秆焚烧,村里还要花钱雇人处理。

七岁那年,在村里的学校上的小学,学校离家很近,只有100多米,每天天不亮,我背起小书包就去学校,从来不用人催,因为我是班里唯一的班长,荣誉感和责任心很强,所以我就主动跟老师请命,自己负责早开门,还要帮着值日生点炉子。那时,一个班里就一个烟筒炉子,学生们轮流值日点炉子,还要自己带玉米棒,我们这里叫棒子瓤。先将软火儿的柴禾叶点燃,再引燃硬火儿的棒子瓤,等燃到八成劲儿,基本快成碳的时候,就把煤倒进去,这样即容易点着,还不会冒很多烟。其实这都是父亲教给我的。

那时的冬天格外的冷,同学们一个个都冻的小手通红,流着大鼻涕,谁也别笑话谁,都差不多,有的小女孩兜里装着小花手绢,时不时的拿出来擦擦,而小男孩儿们基本都是一个姿势,“袄袖的干活”——一抹得!所以一个月下不来,一个个的袄袖子就都锃光瓦亮,快能照见人了。而我却不是,妈给我缝了一副小套袖,隔三差五的给我洗干净,再套上,剩下的布头儿塞在口袋里,当手绢用。

家里只有三间老屋,总面积不过40多平米,比现在一间屋子大不了多少,恨不得一扬手就能够到房顶。一家七口挤着睡,其实这样更暖和些,说是烧了炕,也就是一筐头树叶和柞头填进去串乎串乎,不拔凉拔凉的就行了。尽管天一黑就把被子铺上,基本也是无济于事,一钻进被窝的那个瞬间,总得颤抖着发出“嘶哈”的声音,然后把全身的衣服全都盖在上面,把身体蜷缩成一个团儿,头也缩进被窝里,使劲儿哈着小手,生怕这点儿热乎气浪费了。为了第二天穿起来热乎,把露了脚趾头和脚后跟的袜子塞到褥子底下,结果被妈发现了,她慈祥地说:快拿出来,等妈给你洗干净补补再穿。于是妈总是连夜给我们每个人的袜子都洗干净,还要用没有烟筒的简易小炉子连夜烤干,套在缝袜板儿上缝补好,不耽误第二天上学穿,因为每人只有一双袜子。

那时买不起烟筒,也买不起煤,只是托天津的亲戚买点儿大工厂筛剩下不要的煤沫儿,大哥用自行车驼回来,再掺点胶泥,切成小方块儿,一天点一小炉子,晚上搬到睡人的屋里烘隆烘隆,然后临睡觉的时候端到外屋去,生怕被煤气熏着,那些年总是有因煤气中毒而出事的。尽管后半夜会越来越冷,但即使冻的当“团长”也不敢把炉子放里屋。具体冷到啥程度,这么说吧,早晨起来外间屋的水缸里都会结起四五公分厚的冰,妈做饭时要现凿开一个窟窿就乎着用。

我家的三间小屋最早是吊子窗户,糊着报纸,后来换成白纸,冬天一刮大风有时就把纸吹破了,呼呼的往里灌风,后来有了玻璃,好多了,尽管玻璃不是整块的,是别人剩的,捡来一条一条拼的,但毕竟比糊纸强多了,夏天太阳照进来特别亮堂,冬天还能看到玻璃上“盛开的”冰花,用嘴哈一哈,会出现各种造型的透明图案。有一次,我用舌头去舔冰花,结果把舌头粘住了,怎么都下不来,疼得我直哭,最后还是妈废了半天劲儿才把我和玻璃分开,从那一次,我再也不敢用舌头舔玻璃了。再后来,每到冬天,爸爸就会找来一块塑料布,从外边把窗户堵上,这样就更暖和了,打不进风来。尽管如此,我还是落下了冻手冻脚的毛病,每到冬天就犯,手脚肿得像小馒头一样,后来养了好多年才养过来。

如今想想那个年月,就像恍然一梦,那是一个苦中有甜,酸中有乐的儿时时光,又是一个再也回不去的永远难忘的童年!

青年的冬天

我们那个年代,结婚都比较早,我二十岁那年,其实周岁才刚满十九就结婚了。婚后不到十天,爹妈就把我们两口子“棍儿”了出来。一簸箕白面,一簸箕棒子面,几个盘子几个碗,外带二百块钱的欠债,我们俩便开始踏上了自己小家的创业路程。

还是那三间老屋,两个哥哥都已经搬出去单过,各有小窝儿,姐姐也出了门子,这三间小屋便顺理成章的留给了最小的我。

那是八十年代后期,改革开放不到十年,老百姓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我和爱人骑着大笨洋车,赶集上店做个小买卖,虽然挣不多,但是能过日子,不到一年就把分家时分来的二百块钱的饥荒还上了,还有了盈余。

骑车赶集,夏天还好说,大冬天真的很受罪,顶着四五级大风是常事儿,十米不见人影的大雾也不稀奇,最吃苦又危险的是带着一车子的货,两只小车轮行走在雪后的薄冰上,那叫一个险。有一次,我一个跤车子摔出去七八米,离迎面而来的大汽车还不到三米,到现在想想,头发根子都发炸!那时我就想,什么时候能开个门脸,不用赶集了该多好。

天遂人愿,这个想法刚刚萌生了不到一个月,镇中心新开的大道最好的位置,那家开始奠基盖门脸房,我和爱人一商量就托人和主家“报了名”。不到半年,二层小楼盖好了,当和主家商量房租的时候,心里着实打了一个机灵。每年的房租三千多,那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那时街上的门脸没有楼房,都是平房,每家的房租基本都是每年几百,不到一千块钱。面对主家提出的房租,提前报名的几家人纷纷打起了退堂鼓,可我却是铁了心必须试一把,立马交了五百块钱的订金。等到了家跟爸妈一商量,做了半辈子买卖的老爸半天不语,最后说,我看咱还是退了吧,这么高的房租啥时能挣回来。老妈也给我打斜来雨,我看你还是别干了,咱这小门小户的,趁得起赚趁不起赔呀!可是我决心已定,宁着性子还是把房子租了下来。从那时起,便结束了辛苦的赶集生活,更是告别了严冬的残酷考验。

东拼西借,门脸总算开了起来。还好,老天不负上进人,头一年就来了个开门红,除去房租花销,还剩一万多,第二年净剩两万多!

兜里有了钱,就心思着把老房子拾掇拾掇,见见新。于是先是把每年抹桦秸泥的房顶子苫上了油毡,三间屋四白落地,把糊着花纸的顶棚换成了方块的石膏板,把原来的吊子窗户换成了“满天红”的四扇玻璃窗,安上了整块的锃光瓦亮的大玻璃,还在外间屋安上了土暖气,三间屋每屋一组暖气片,冬天也不再舍不得烧煤了,一个冬天下来,一千多块钱的“大同块”烧的三间屋都暖烘烘的,再也不用当“团长”了。爹妈和我们住“一明两暗”,给他们留了一个火炕,我们改成了木制的床铺,那会儿的老人们离开了热炕头睡不着觉。

两个孩子的童年是在温暖中度过的,棉衣棉裤、棉帽棉鞋一应俱全,所以和他们谈起我的童年,他们就像是在听故事。

门脸生意越来越好,吃喝穿再不用发愁。晚上回家还总是带回点点心、水果之类的,给爹妈和俩孩子。那时候,能时不时的吃上几个苹果香蕉就算是富裕人家了,不是家家都吃得起。

到了冬天,门脸也用烟筒炉子取暖,由于房子严实,屋里很暖和,多年的冻手冻脚也逐渐养了过来,再没有犯过。

再后来,我们攒了钱在街面儿上也置了地,盖起了自己的二层小楼,过上了儿时梦里都念叨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幸福生活,冰箱彩电,手机空调,应了那首歌——超越梦想啊……

我那三间里生外熟的老屋,两年前也在“轰”的一声中,结束了它50多年的“革命生涯”,被写进了历史。大哥、二哥、我,都是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在这里结婚,在这里走向创业,如今都各自成就了一番事业,细思起来不得不感慨生在这个时代,感激我们的共产党,感激我们的领导人,带领我们过上了小康生活,生活在不再寒冷的冬天。

如今的冬天

弹指一挥间,自己都不敢相信,只是偶尔照照镜子,看到躁动的白发,渐深的皱纹,才发现自己真的是已经奔六的人了,正在悄悄走向人生的暮年。

现在的冬天,再也见不到灶堂里升腾的火苗,煤炉里熊熊的火焰。响应政府号召,治理环境污染,建设美丽乡村。我们告别了曾经的柴禾、树枝和煤球,取而代之的是电暖气、空调和更加清洁的能源——天然气。在我们家新建的130多平米的四间大瓦房里,除了安装了四台空调,还铺上了地暖,无论是书房、卧室、待客厅,还是厨房、餐厅、洗手间,每一个角落都能保持二十多度的恒温,大人孩子都能够暖暖呼呼、乐乐呵呵、磕着瓜子、看着电视过寒冬了。如今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已经不在少数,就连村里的孤寡老人在政府的定点帮扶下,也已经过上了冬暖夏凉、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

建档立卡、脱贫攻坚、燃气入户、厕所革命,一项项好政策接连出台,截止到2020年底,我国已全部解决了近七千万人口的绝对贫困问题,一步步走上了梦寐以求的全面小康社会。这是何等的伟大,他创造了全世界史无前例的奇迹。青山绿水、美丽乡村、街边公园、老年公寓,每一项都代表着21世纪的中国正在雄狮怒吼,巨龙飞腾!

生活在如今的中国,即使在寒冷的冬天心里也总是暖烘烘、乐滋滋的。我庆幸生在这个国家,庆幸生在这个时代,庆幸生在这个没有冬天的世界!

上篇:酒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1 新霸州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hbbz.chinashadt.com:8989/Content/weixinlogo.png
新霸州
http://hbbz.chinashadt.com:8989/content/2025-02/10/003160.html
新霸州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