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一所乡村小学的非遗传承

2025年02月24日  浏览量:2

音乐教室内南音乐会的乐曲声古朴大气、婉转悠长;武术教室里,功夫小将出拳刚劲有力、踢腿虎虎生风;艺术教室里,一盏盏胜芳花灯初见雏形。开学以来,胜芳镇红光小学结合当地特色民俗,开设胜芳花灯制作、武术、古音乐等传统文化课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种子深植于学生内心。

步入教学楼,音乐声从音乐教室中传来。笙管合奏、云锣相和……一曲颇具传统韵味的古音乐让大家穿越千年。“这是胜芳南音乐会,2006年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胜芳镇民间文化的一张代表性名片。”霸州市胜芳镇红光小学校长刘雪霜介绍。

10人组成的乐班中间,三年级学生杨艺轩演奏得格外认真。一曲终了,胜芳南音乐会代表性传承人杨梦喜告诉记者,南音乐会走进红光小学9年时间了,“现在学员中有10多个小学生。我们的乐谱是传统的工尺谱记谱方式,传承到现在没有经过大的改动,曲谱都保持原样,演奏者们能把同一个曲牌翻七个调。今天演奏的是《八板》,现在孩子们能够经常演奏的有《山坡羊》《大走马》《小走马》等曲目。”

像这样的非遗社团,在红光小学有7个。一所乡村小学,为什么开设这么多非遗社团,这背后有什么故事?

“这首先得从胜芳镇的非遗传承说起。”刘雪霜告诉记者,胜芳镇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千年古镇,拥有几十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近年来,该镇不断加大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力度,同时在胜芳镇民俗爱好者及中小学教师积极努力下,胜芳非遗进校园活动逐步展开。

2017年6月,胜芳镇红光小学成为霸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几年来,学校结合本地特色民俗,将胜芳高跷、南音乐会、胜芳花灯、胜芳传统武术、传统腰鼓、胜芳传统美食、胜芳布艺等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组织形式多样的非遗社团,让同学们从小爱上传统文化,自觉学习非遗、传承非遗。”刘雪霜说。

学校把课外服务时间作为每个社团的固定活动时间。在放学后和节假日,学校作为非遗传承基地,将场地向所有学生免费开放。

“这种形式得到了学生家长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大力支持。”刘雪霜介绍,孩子学习非遗项目是免费的。南音乐会的乐器、踩的高跷都由各会免费提供,甚至每次制作花灯、布艺、元宵等所需材料都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提前准备,免费传授。

每年胜芳春节的出会摆会活动,在校中小学生就是主力军,红光小学的学生更是踊跃参加。四年级学生郭舒航从5岁开始加入胜芳小车会,每年都参加花会表演;六年级学生李文博参与胜芳小河西同义高跷老会表演,孩子们都以参加各个非遗社团为荣。“全镇40多道传统花会,我校就有近百名学生参加。”刘雪霜说。

“家乡文化自信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是我们从小要给孩子们播种的。让孩子们从小接触非遗、学习非遗,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拓宽了学生们的眼界,潜移默化中种下传承的种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小学后继有人,薪火相传。”霸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王晟表示。 刘雪霜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1 新霸州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hbbz.chinashadt.com:8989/Img/2025/2/202502244a9593666ec2497b9ff2034c1dc07e0f.jpg
新霸州
http://hbbz.chinashadt.com:8989/content/2025-02/24/003197.html
新霸州电子版